在曲阜鲁源新村,感受文化民宿
信息来源:曲阜旅游网发布日期:2023-11-28阅读 1 次
都说北方旅游有着季节性鸿沟,可在曲阜市尼山镇鲁源新村,“文化热”却取代了“秋意凉”,180多家乡村民宿不分季节预订紧俏。“很多客人说我们村是‘孔夫子赏饭吃’,想不火都难。可只有我们亲历者才知道,如今的文化复兴和产业振兴,来得可不容易。”“听雨轩”民宿经营者、鲁源新村民宿联盟负责人孔凡玲告诉记者。
孔子出生地有民宿了
鲁源新村,位于曲阜市东南部,南依夫子湖、北靠尼山脚,乃鲁水之源,故名鲁源。五六年前,因位置偏远,这里还是穷乡僻壤,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并没有享受到孔子出生地的“红利”。
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夫子洞和尼山孔庙就已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但大巴车来车往、游客行色匆匆,很少有人在景点附近停留。直到2019年,被称为曲阜“新三孔”之一的尼山圣境落成开园,周边多个老村集中搬迁至鲁源新村,村民们从旧屋住进联排别墅,生活才开始发生变化。
“很多客人都说我们村是农村中的‘顶配’,其实,住得好不等于过得好,钱袋子鼓不起来,别墅院子里还是只能养鸡种菜。”谈到初搬入村的感受,孔凡玲直言变化远没有想象中大,各家一亩三分地里“一麦一棒”的收成,仍旧是村里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但村里也不乏敢于创新的。2020年,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孔凡震,瞅准了尼山圣境夜游爆火带来的潜在商机,回村把自家闲置的别墅改造成了民宿,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孔凡震看来,鲁源新村人最终还是要靠文化吃饭。为了用文化优势吸引住客,他把自家的民宿装修成新中式风格,还精心设计了“经典书房”,儒家典籍和笔墨纸砚样样齐全,浓浓的文化气息触手可及。
“有一次凡震不在家,让我替他带客人看房。楼上楼下转了一圈下来,我怯生生地给人开了个整月6000元的‘天价’,没想到人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孔凡玲直言,当时自己“差点惊掉下巴”。
倒逼出来的文化体验升级
“在农村,‘饼’画得再好、再大,也不及真金白银的收入来得有说服力。”孔凡震说,其实,他曾多次喊着乡亲们和他一起改造经营民宿,但迟迟不见有人跟进。孔凡玲无意间的“真实代言”,却替他破了局。一时间,孔凡震靠改民宿“发大财”的消息传遍乡里,鲁源新村很快有了第二家、第三家……第一百八十家民宿。孔子出生地的小山村,终于靠着独特的文化禀赋,打出旅游牌、吃起民宿饭。
民宿越来越多、接待能力越来越强,游客纷至沓来。陆续入局的村民迅速吃到了组团发展的红利,却也提前迎来了“成长的烦恼”。
“有的游客说民宿装修简陋、基础配套不齐全;有的游客嫌装修风格没有突出本土文化特色;还有的游客说村里晚上啥活动都没有,看完夜游回到民宿只能睡大觉……”时任鲁源新村党总支书记刘承彪直言,当民宿供给达不到游客预期时,游客体验感就会大打折扣,区域民宿品牌的塑造也深受影响。
问题摆上了台面,村“两委”紧急成立“民宿联盟”,制定明确的行业章程和管理细则,引导民宿运营管理向专业化、规范化转型;同时,对入住客人进行详细的满意度调查。民宿联盟的管理者们逐渐意识到,游客们之所以选择这里,更想要亲身感受孔子家乡人们的生活方式。
于是,村里高标准建设了儒学美德示范街区,引入孔子邮局、孔府印阁、徐弓坊等文化体验区;回乡创业的年轻人,为往来住客精心设计了孔府糕点、孔门手作等特色伴手礼;村民们则把每天上演的广场舞换成了《礼仪之邦》《射礼舞》等传统文化艺术表演……当村里的民宿经济开始围着文化转,便积蓄起有别于其他民宿区的核心竞争力。
一位小游客的“投桃报李”
今年“五一”假期,“听雨轩”民宿迎来一对想要近距离感受儒家文化的烟台母子。3天的住宿期内,男房东负责接站送站,女房东掌勺烹饪孔府菜,“小房东”则与小客人一同吟诵诗词、恣意嬉戏。在与孔凡玲一家“楼上楼下”的朝夕相处中,来旅游的小男孩不仅真切体会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待客之道,还身体力行学会了“投桃报李”。
“有一天我带着孩子去景区玩,午饭点了份盒饭,他却把餐盒里唯一一只大虾挑出来,带回民宿给了凡玲姨的孙子。孩子对我说,昨天他刚和小弟弟一起读了投桃报李的成语故事,就想用这只虾作为他们这些天照顾我们的回报。”烟台客人说,事情虽小,但孩子从和当地人同吃、同住、同生活中,汲取到的中华美德却是十分珍贵的。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随着游客越来越多,任凭是怎样的“大老粗”,也开始考虑自家“文化村”的形象和发展了。
“一些三番五次开会强调必须要改、却总也改不掉的文明陋习,竟然逐渐消失,就连过去见了陌生人就往大人身后躲的小娃娃们,如今见了外国人也敢上前说声‘Hello’了。”谈到发展民宿业给村子带来的变化,孔凡玲深有感触。民宿就像一根“红线”,激活了村民们心底的文化自信,带动了全村人文明素养的提升。
上一篇:“最美爱情打卡地” !曲阜3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