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
信息来源:曲阜旅游网发布日期:2021-04-30阅读 232 次
孔府,即“衍圣公”府,是孔子嫡裔(长子、长孙)世代居住的官邸。
历代帝王在推崇孔子的同时,也泽及孔子的后裔,对孔子的嫡长孙一再赐官晋爵。宋仁宗( 赵祯)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四十七代孙孔若蒙、孔若虚为“奉圣公”,四十八代孙孔端友于宋徽宗(赵佶)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复封“衍圣公”。明代初年,孔子后裔的官品上升为文官之首(正一品)。民国二十四年 (公元1935年),国民党中央常委通过了《尊崇孔子发扬文化案》的决议,明令孔子七十七代孙孔德成先生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享受特任待遇(民国政府部级以上)。“衍圣公”这一封号经历了宋、金、元、明、清、民国初年,自公元1055年至公元1935年,共 延续了880年的历史,相传31代,职责主要是祭祀孔子,延续圣道,繁衍圣裔。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贵族世家能与孔子后裔的尊贵程度相比。
孔子去世后,至宋代以前,因宅立庙。其子孙附庙而居,故称为庙宅。由于孔子地位的提高,孔庙的扩展,原来的袭封宅并入孔庙,即现在的孔庙东路。后来孔子后裔的地位不断 升高,其居住的府第也就在原来庙宅的基础上分离出来,逐渐扩大,形成现今的衍圣公府。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重建的孔府官衙于原袭封宅在同一轴线上,即现在孔府中路的中轴线,完成了孔府前衙后宅的建筑布局。扩建由吏部尚书李东阳主持设计的。李东阳 不但是朝廷权臣,而且是一代文豪,在曲阜的诗赋多见。他精通传统风水八卦等易理,所以在设计孔府布局时结合了风水之术。此后其女儿嫁给孔子六十二代孙、衍圣公孔闻韶为一品夫人。
孔府经过明、清两朝的多 次重修扩建,最终形成现在的规模。占地约110亩,有楼、堂、房屋480余间,建筑面积为12470平方米。其中大门、二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内宅门、前上房、家庙、迎恩堂、奎星楼等为明代建筑,其余为清代建筑。其建筑格局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孔府同其它 王公贵族的衙署府第一样,都渊源于古代的“前堂后寝”之制。孔府的建筑格局严格遵守明代的百官衙第的营建制度。孔府中路建筑九进,大堂按规定五间九架,前庭深阔,两侧厢房矮平,主体突出,显示出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所在。孔府是按明朝一品官员的府第形制建 造的,但一律不用重檐、重拱歇山转角。孔府是我国保留至今为数不多的明代典型的衙宅合一的品官建筑群。
孔府前部官衙
孔府大门
大门是明代建筑,正上方悬挂着蓝底贴金的“圣府”匾额,此匾系明嘉靖年间,阁老严嵩所书。正门两边明柱上,挂有一 对蓝底金字的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此对联传说是乾隆年间翰林院大学士纪昀的手笔。
二门
孔府的二门是清代建筑。此门深二间,阔三间,门的上方悬挂长沙李东阳书写的“圣人之门”竖匾。
孔府的二门左右各有几幢碑石,尤其引人注目的朱元璋皇帝与孔子五十五代孙“衍圣公”孔克坚在朝廷上的对话碑。整个对话语言平实如俗话,颇为游人所注目。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马上要孔子的五十五代孙孔克坚前来朝廷朝拜。因朱元璋是农民起义称帝的,所以孔克坚假托有病,派自己的儿子孔希学前去朝见。朱元璋非常恼火,于是写诏给孔克 坚说:“自己虽起庶民,然古人由民而称帝者,汉之高祖也。尔言有疾,未知实否,若称疾以慢吾不可也”。孔克坚接到诏书,诚惶诚恐,如坐针毡,惊慌中日夜兼程,急忙赶往南京朝拜。
洪武元年十一月十四日,朱 元璋在谨身殿接见了孔克坚,仍然对其极力笼络。接见时,朱元璋问道;“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孔克坚回答:“臣五十三岁也”。朱元璋又说:“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你勾当。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你资质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 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如何中,你老也常写书教训者,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呵不好”。
重光门
此门建于明弘治(朱佑樘)十六年(公元1503年),门上方悬挂有明朝弘治皇帝(朱佑樘)亲颁的“恩赐重光”匾一块,故称“重光门”。重光的含义是:“太平盛世,日抱重光,谓曰有重日也”,即指日晕或日珥现 象。古人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一种瑞应,值得庆贺。过去此门只有孔府大典、迎接圣旨或进行重大祭祀活动时,才在十三响礼炮声中将此门徐徐启开,故又称“仪门”。在封建社会里,这样的门又叫“塞门”,一般的官宦府第是没资格建立的,只有被封建帝王封爵的 “邦君”才能享受此殊荣。“塞门”在周礼中是有严格规定的,只有帝王及各诸侯国公才能建立此门,否则,就不合周礼,是有欺君之罪的。
孔府大堂
“大堂”系明代建筑,是当年孔府的主人衍圣公迎接圣旨,接见官员,处理重大事务的场所,重大节日、寿辰举行仪式一般也设在大堂,所以说大堂是孔府前部办公的主 要地方。
大堂五间,上面是飞檐鸱吻,檐下暗斗拱,旁伸出26个彩绘云朵,堂内梁柱皆绘蝙蝠、流云,显得此堂浮于云 端,庄严煊赫。中央有彩绘蝙蝠,流云“八宝”的暖阁,正中放一披铺斑斓虎皮的太师椅,前面高大的红漆公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印盒等办公用具。堂内两旁及后部摆放着各种仪仗百余件,如金瓜、钺斧、朝天镫、曲枪、钩连枪、龙枪、蛇枪、鬼头刀、八棱锤、雀枪 ,各种灯笼、更鼓、云牌、云锣、龙旗、凤旗、虎旗、豹旗、神旗、鱼旗、八卦旗、伞、扇,还有一些象征其封爵和特权的红底金字官衔牌等等,“衍圣公”进京及出府门以外,这些仪仗都有专人执掌,并列于八抬大轿的前后两旁,以示尊严。“衍圣公”是我国封建历 史中最享有特权的大贵族。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的封号不断提高,而他的嫡系后裔的官品也随之提升。五代时期为五品官;元代升为三品官;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十三年(公元1380年)提升到一品官,地位仅次于丞相,同年丞相制度被废除以后,又“班列文官之首” 。衍圣公的一品爵位从五十五代孔克坚到七十六代孔令贻共二十一代,历经明、清两个王朝,近540年的历史。到了清代,“衍圣公”不但“班列到阁臣之上,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宫中御道上行走”。1935年,蒋介石又把孔子七十七代孙孔德成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 祀官”,给以特任待遇,结束了历代沿袭的衍圣公封号。衍圣公的封号从北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第四十六代孔宗愿开始,一直沿袭到七十七代孔德成十五岁这一年(即公元1935年),共相传三十一代,经历了宋、金、元、明、清、民国初年六个朝代,历时880 年历史。
在孔府的“大堂”正上方悬挂着一个木雕贴金、群龙紧绕的蓝底金字巨匾,此匾是清朝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于六年(公元1649年),赐给孔子六十六代孙孔兴燮的敕谕,即圣旨(原文见匾)。中心意思是 :申明自己和历代帝王一样尊孔,表明对孔子的子孙后代的态度如历代帝王一样。从唐代起,朝廷就规定曲阜县令由孔子后裔兼任。明代以后,规定由“衍圣公”管摄,保举孔氏族人兼任世职。
大堂的后面有一条通廊与二堂相连,两堂呈现出“工”字形的建筑格局。通廊下有一对明朝嘉靖年间的大长红漆木凳,被称作“阁老凳”。当年明代权臣、吏部尚书严嵩被劾,朝廷将要治罪之前,曾到 孔府来托他的孙女女婿——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尚贤向皇帝说情,希望减免一些罪过,“衍圣公”孔尚贤深知严嵩夫子父子的奸权,作恶多端,没有答复他的要求。此凳系严嵩坐候之物,所以叫“阁老凳”。
二堂
“二 堂”也叫后厅,明代建筑,是当年“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员及受皇帝委托每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另外在大堂接见高级官员礼毕后也在二堂奉茶。以前孔府在科举制度的时代里,朝廷对孔府特别优惠。每年科举都给孔府一定的免试名额,一般由四品 至七品,名额的多少不等,此名额由“衍圣公”推荐任命,并且可以出卖,由此可知其特权的程度是世间无比的。室内正上方悬挂两块木刻贴金、群龙围绕的“钦承圣绪”和“节并松筠”的皇帝手书的巨匾,前者为雍正手书,后者为康熙手书,是对孔府主人的赞颂。
二堂的东西各设有一厅。东厅为启事厅,孔府的上传下达,内禀外达的事务由启事厅管理,设有正四品官一人担任启事官,其余启事为七品官。西为伴官厅,是专门为“衍圣公”进京朝见皇帝时随从人员,实际是起着 保卫、文书作用的,以前的伴官为六品到七品,共设六员。
后墙两旁立着七幢碑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慈禧太后手书的“寿”字和“松鹤图”及“九寿桃图”。这是清 光绪二十年十月十五日(公元1894年)赏赐的。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在颐和园举行隆重的六十大寿祝寿大典,十月初“衍圣公”孔令贻同其母“一品太夫人”彭氏、“一品原配夫人孙氏”赶到北京给慈禧祝寿,在祝寿期间受到慈禧的赏识,三人各赏赐一个“寿”字。
三堂
三堂是明代建筑,而庭院小巧别致,两颗冲天挺拔的苍桧树并列于庭院的两旁,六个石雕巨盆内各设立一块奇怪的上水石,把这个小院装扮得古朴典雅,此院的东西各有一厢 房,厢房的后面各有一进院落。东厢房为“册房”,掌管孔府的地亩册契和土地的分布状况。院内为“司房”,管理孔府的总务和财务。西厢房为“书房”,是当年孔府的文书档案室。各设六品官一员负责管理。
三堂共五间,三明二暗,恰似公堂,是衍圣公处理内务场所,孔府的内务繁多,府内仆役有违法乱纪者都要在此办案处理。内设公案和文房四宝、印盒等办案工具,正面有康熙年间孔子六十七代孙 、衍圣公孔毓圻(字兰堂)书写的八幅“后赤壁赋”作为三堂的屏风。孔毓圻书法、绘画、诗赋造诣颇深。孔毓圻于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袭封衍圣公,时年才十一岁。同年康熙帝召见进京,并特许十一岁的“衍圣公”从皇宫的御道上步入太和殿,大开朝廷先例,也 是满朝文武官员所不及的。
三堂明间的正上方有乾隆皇帝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亲手书写的“六代含饴”雕龙贴金木制巨匾。此匾是赐给孔子六十七代孙孔毓圻第三夫人黄氏的,这时期孔府上下老幼共有六代人(六 世同堂),家庭和睦,祖孙几代欢聚一堂,长者膝下子孙几代满堂,享有天伦之乐,故乾隆帝来曲阜祭祀孔子时写下了此匾。在明间公案的两旁放有“衍圣公”出巡时乘坐的“金顶紫襻绿帷”八抬大轿和“金顶红呢刺绣”八抬大轿,在轿的两侧还放有原来的紫铜镜(鉴 )和大鹿角及其它物品。
孔府内宅
三堂之后,便是孔府的内宅部分,亦称“内宅院”。有一道戒备森严的禁门——内宅门与外界相隔。此门为明建筑,戒备森严,内宅因是内眷住的地方, 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内。清乾隆皇帝曾赐虎尾棍、燕翅镗、金头玉棍三对仪仗,排于门前的两边,有不遵令擅入者严惩不贷。
戒贪图
进入内宅后,迎面的屏门上有幅饶有意趣的画面。此画是画的成语“贪得无厌”,上面画的是想象动物,名叫“[tān]”,看上去和麒麟相访。主要的区别就是头上长的角 ,麒麟为双角,[tān]为单角。[tān]是传说中的贪婪之兽,在此物周围,已拥有八仙中的“八宝”,但它还不知足,又想把万物之宝太阳吃掉,占为己有,真是“贪得无厌”。衍圣公将此画画在内宅门的屏门上,一出屋门即可看到,告诫子孙不要贪赃枉法,可以说是孔 子子孙崇尚清廉、严以律己。
前上房
前上房为明代建筑,是孔府的主人衍圣公用来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内客厅,也是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整个建筑共有七开间,明三内四,明三间宽敞明 亮,
中堂之中,挂有一幅慈禧皇太后为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之母、一品夫人彭太夫人写的大“寿”字。室内陈设 豪华,家具精美,文物古玩琳琅满目。正堂上方悬挂有曲阜邻县的绅士们联合赠给孔令贻的夫人陶氏的巨大匾额,上书“宏开慈宇”四个大字。(民国年间,军阀混战。有一军队宿营在曲阜及邻县这个地区,陶氏便派人给军队送去酒肉等许多慰劳品,同时要求军队兵士 不要干扰乡民。结果军队的长官下了命令,不许强占民宅,不许骚扰地方,更不准抢掠百姓的物品。军队起营后,几个县的绅士就联合献给陶夫人这块匾,以示乡民感恩之情。)两侧的墙壁上挂有十二幅金色的长条幅,此幅是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彭太夫人( 即孔令贻之母)过五十大寿时,山东省的地方政府官员联合赠送的祝寿词(寿屏)。
东侧间,陈列着乾隆帝赠给的荆根床、椅,工艺程度很高。靠窗子的条桌上放有清朝同治皇帝的“圣旨”原件,“圣旨”用满汉两种文字写 下的,汉小楷字书体端庄,结构严谨,丰润温雅,为标准的馆阁体。最东间中间的方桌上放有几件清乾隆时期的满汉全席餐具。其制作上很讲究,餐具的大件分为层:盖、盘、放开水的外盂壳,如冬天举行宴会,把开水放在盛菜的盘底面,菜可以保持较长时间不凉。满 汉全席全套餐具共404件,其中有象形餐具,分别有鸡、鸭、鱼等等。此宴席由196道菜组成,是孔府专门招待上等宾客的宴席,即孔府喜宴、寿宴、家宴三大种类的高档宴席。在这一间屋内还有乾隆时期的雕龙贴金的圣旨盒,抗战前山东省主席韩复榘赠给七十七代孙、 衍圣公孔德成结婚时的大银鼎等珍品。
西侧间的正面墙壁上挂有一幅清光绪年间李培雨画的“张良拜书”图。张良和汉初著名的军事家韩信、萧何被誉为汉初三杰。里间是当年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签阅文件的办 公室。西墙上挂有慈禧画的长条幅和清朝著名书法家翁方纲的木刻对联。
前堂楼
前堂楼是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和夫人、小姐们的住室,是七间两层楼阁,高深宽敞,富丽堂皇。室内的陈设布置,仍保持着当年的原貌。
堂前楼中间设明代一铜制暖炉,为当年取暖的用具。正面上方悬挂孔令贻书写的“松筠永春”巨匾一方。匾的下面有一付对联:“天下文章莫大乎是,一时贤者皆从之游”,是北京的亲家冯恕所书。堂 前楼的东间是孔令贻和陶氏夫人的起居室,其布局富丽华贵,放有两件合为一体的“多宝阁”,摆放着一品夫人的凤冠(乾隆帝王御赐的)、特大人参、珊瑚、玉雕、花盆景、象牙雕刻“福、禄、寿”等珍贵的文物工艺品。里间,是孔令贻的两个女儿(孔德齐、孔德懋 )幼年时期的卧室。陈列着当年小姐们的部分玩具和佩戴的银制品。室内挂有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十四岁时写的对联和条幅,对联写“从正好为天下雨,尚交喜有古人风”,条幅写“圣人之心如珠在渊,常人之心如瓢在水”。
孔令贻五岁(光绪二年,即公元1876年)袭“衍圣公”,收王氏为侧室,生两女一子(即孔德齐、孔德懋、七十七代孙孔德成)。孔令贻没有见到儿子出生就病逝于北京,卒年48岁(公元1919年11月8日)。当时王氏 怀孕五个月,孔令贻给大总统徐世昌遗呈中写明:倘若生男继承公爵的封号。1920年2月23日(正月初四),王氏生下了七十七代孙孔德成(王氏产后17天去世)。孔府及曲阜城立即沸腾起来,城内鸣礼炮十二响,鞭炮声不断,庆贺小公爷的诞生。孔德成出生时,打开了 孔府的重光门和城正南门。小公爷诞生100天时,民国政府大总统徐世昌下公布令:孔德成袭封“衍圣公”的公爵封号。待遇是民国政府的部长以上俸禄。
后堂楼
过前堂楼的后轩门,是后堂楼院。后堂楼是二层七间前出廊的台楼,东西楼院各有二层三间前出廊的配楼。院内有两棵十里香树相对称,显得此院高深清雅。东楼(即绣楼 )是当年府内女工做刺绣活的地方,现仍保存当年的部分用具和丝绣材料。孔府的刺绣属鲁绣的范畴,历史上鲁绣是比较精细的,西楼为孔府招待来府内的至亲女眷之处(即女宾招待所)。
后堂楼是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和夫人孙琪芳当年的住室。孔德成生年袭封爵位,1935年蒋介石将“衍圣公”爵号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并享受特任待遇。1936年底结婚,1937年7 月离开孔府去武汉,后又到重庆歌乐山,蒋介石特为他建了奉祀官府。以后又在南京居住,淮海战役后转到上海,1948年12月和其夫人、子女同去台湾。曾任台湾国民党政府考试院长。其夫人孙琪芳长孔德成1岁,安徽寿州人,清朝咸丰年间状元孙家鼐之孙女。孙家鼐曾 任过工、吏、礼部尚书,担任过毓庆宫行走。孙琪芳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门名闺秀,文学修养甚佳。1936年12月16日孔德成和孙琪芳结婚时,新房就设在后堂楼,现在仍保持原貌,明间正中挂有国民党主席林森题写的“瑞应睢麟”横幅,有许永昌、沈鸿烈等民国要员 题写的对联。正中条几上放着国民党政府执行委员会、监察委员会联合赠送的双风银鼎。整个楼内陈列有孔德成结婚时的政府官员及友人赠送的银鼎、银杯、银盾、银瓶等,真是琳琅满目,体现出孔德成结婚时仪式之隆重。当时连蒋介石也已下令专门来参加其婚礼, 1936年12月12日,由于发生西安事变,蒋没有能够参加婚礼。东间为当时的会客室,中西结合式布置,体现出时代的风格。里套间是孔德成及夫人的卧室,东墙壁的镜框内镶有孔德成夫妇及儿女的合影照。后堂楼西边的两间是当年孔德成的奶妈及结婚时北京来的伴娘居 住的地方,里面陈列有当年使用的高档玻璃器皿;还有部分孔德成结婚时赠送的礼品。东墙壁上挂有两幅照片,是当年孔德成婚礼的部分场面。
孔府后花园
花园,在孔府的最后,也叫后花园,是“衍圣公”的夫人及小姐游览玩赏的地方。其花园占地面积二十余亩,有山、水、竹林、曲桥、花坞、水榭、亭 台、喷泉、水中石岛、乘凉的花厅、赏月的山顶凉亭。从花园面积之大,布局之精美,设置之精巧来看,孔府真不愧“天下第一家”的美称。
花园建于明朝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由长沙李东阳设计建造。这次修 建以后,到明代嘉靖年间,严嵩取代了李东阳的地位,为当朝的权臣,他把孙女嫁给了孔子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尚贤为一品夫人,严嵩又帮助“衍圣公”扩建重修花园。到清乾隆年间,乾隆曾把女儿下嫁给七十二代孙、衍圣公孔宪培为一品夫人。于是孔府又是大兴土 木,扩建花园,重修府第,把各地能工巧匠集合到曲阜,各显神通,争献技巧,从各地名山搬来奇石怪岩,移植名花奇草,使花园变得焕然一新。花园从李东阳到乾隆年间,共经三次大的扩建重修,形成现在的规模。
花园亦称“铁山园”,因七十三代孙、衍圣公孔庆镕修花园时,从别处移入花园西北部几块铁矿石而得名。其矿石形似山峰,称天降“神石”,而他自己从此也以“铁山园主人”自称。修完后他还题诗来赞扬花园,“园林亭榭好,岁岁客凭栏,九月寻篱菊,三月就牡丹 ”。孔府花园里,有一株近四百年的“五君子柏”,一树五枝,中间生长一株槐树,因此称作“五柏抱槐”,其树奇伟姣秀,是花园奇特之代表。曾有诗赞曰:五干同枝叶,凌凌可耐冬。声疑喧虎豹,形欲化虬龙。曲径阴遮暑,高槐翠减浓。天然君子质,合傲岱岩松” 。
上一篇:鲁壁
下一篇:孔林